&esp;&esp;“论其本质,就是在现实求不得,大道无法行于世,因此就求外无门,故问于天心。”
&esp;&esp;说着这句话的时,苏子籍竟还用手蘸着茶水,在桌面上写了这几个字。
&esp;&esp;“求外无门,故问于天心?”简渠重复着这句话,不禁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&esp;&esp;苏子籍没有立刻打断他的思绪,而是等他终于醒过神,又说着:“求之于天,故有理学,求之于心,故有心学。”
&esp;&esp;“现在理学,心学,根子就在此处了。”
&esp;&esp;“轰”后面的话,刘湛都没有再听。
&esp;&esp;原本只无意中听到苏子籍对门客的提点,却让耳畔仿佛骤起了轰雷。
&esp;&esp;刘湛虽然是尹观道派的掌教,但能成为观文殿学士,能在读书人官僚里人脉尚好,自然对儒学不陌生,他是明白多少代大儒的苦恼和追求,只是看不到路。
&esp;&esp;这本没有啥,你看不到路(经世之道),我也看不到路(成仙),只是现在被一言轰破了。
&esp;&esp;“大道难行,故求之天、心!”
&esp;&esp;这句话几乎说穿了整个儒家的过去现在未来。
&esp;&esp;儒家当年创建,是要复兴周礼,以至于天下大同。
&esp;&esp;可一代代奋斗,却始终无法实现。
&esp;&esp;无法实行,就要苦苦探索,有的求之于天,就诞生了理学,有的认为应该回归于心,就诞生了心学。
&esp;&esp;说穿了,就是看不见路的人一代代努力。
&esp;&esp;“就这一句,已是前所未有,难道此子在学问上,已凌驾百代?”
&esp;&esp;他突然间仿佛看到了什么,一闪而过,是被人一语道破后的灵感。
&esp;&esp;可惜,却没有及时抓住。
&esp;&esp;这让刘湛的嘴里都泛起了苦味,心想,这人与人之间的天赋,差距竟这样大?
&esp;&esp;第408章 三只呆头鹅
&esp;&esp;论道法,自己或胜了一筹,但这是因自己遇到且修炼,可苏子籍这普通读书人,不仅一身贵气,看起来前途远大,且还在各方面都有着这样天赋,让其修炼了道法,还了得?
&esp;&esp;“难道我之前突然感到心悸,就是因预感到了此人天纵奇才,若修炼了道法,必成大患?”
&esp;&esp;“这样倒解释得通了。”
&esp;&esp;“这样的悟性,怕是只讨论一二,就能让其窥到精髓,直接入门。”
&esp;&esp;想到他当年学习道法时,曾有过的种种艰辛,此刻苦思不解,无法抓住一纵即逝灵感的痛苦,再次浮现出来,让刘湛看苏子籍的眼神都有些不对。
&esp;&esp;“此人,我看不透。”他收回目光,郁闷不已叹。
&esp;&esp;所谓的求之天、心!
&esp;&esp;其实都是想探索出一条路,但对于正统,别说是没有走完,就算走完了,都是外道。
&esp;&esp;理学当时被宋视为外道邪说,心学其实也没有被明朝承认。
&esp;&esp;只是代代儒者,看不到曙光,有了新说,总要去追寻一二,这就是为什么理学心学,有不少人跟随的原因。
&esp;&esp;可惜,过会还是会发觉,也走不通。
&esp;&esp;苏子籍其实早就已看到了刘湛过来,但因这感悟也是随想虽说,没有刻意避开刘湛,只是指点:“你的路,就是在正道上不走,想走别路,这不仅仅是你的性情导致,也是你的道。”
&esp;&esp;“故你下意识不想改。”
&esp;&esp;“可姑且不管能不能走,你要这样,断无中进士之理。”
&esp;&esp;苏子籍见近处的简渠,跟不远处的刘湛竟同时陷入到了蹙眉沉思中,不禁摇了摇头。
&esp;&esp;他干脆将座位让给简渠,让其有了灵感能立刻就写,而他则走到离二人都远一些的船边,扶着栏杆,望着远方。
&esp;&esp;“你与他们说了什么,竟让他们两个都这副呆头鹅的模样?”岑如柏带着一丝调侃的声音响起。
&esp;&esp;苏子籍扭过头,看了一眼这个一向潇洒的新门客:“不过是看了简先生的文章,点评了两句,怎么,岑先生似乎也很无聊,要不要对弈一局?”
&esp;&esp;却不料,他竟直接拒了:“哎,我总是喜欢悔棋,自己也
精彩书屋